• <samp id="h2olm"></samp>

    <samp id="h2olm"></samp>

  • <progress id="h2olm"><menu id="h2olm"></menu></progress>
  •  
    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整车采购 | 零部件采购 | 设备采购 | 帮助
    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企业动态 政策法规 热点评论
    焦点新闻 OEM资讯 出口资讯 外商投资 新能源车
    采购规范 采购动态 新产品动态
    整车采购 零部件采购 设备采购
    国内展会 国际展会
    数据报告 行业会议
    新闻搜索:  
      首页 > 汽车资讯 > 新闻资讯 > 热点评论 > 正文
    董扬:汽车产业与科技企业赋能
    作者:董扬 来源:中国汽车供应商网 发布时间:2022/12/27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期在合肥举办了个大活动,其中有一个题为“科技企业如何赋能汽车产业”的专题,笔者作了专题发言。现将主要思路整理录出,供业界同仁参考。


    首先,何为“科技企业”?难道现有的众多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都不算科技企业吗?显然不对。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绝大部分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都应该属于科技企业。但是在“科技企业如何赋能汽车产业”的语境下,“科技企业”应该特指最初没有强大的资产和资本基础,只有特定的专项科学技术和人才,然后在社会资本的支持下,发挥特有的体制机制,将专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明星产品,进而迅速占领市场,因而自身也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被命名为“独角兽”企业。这样的科技企业,应该既包括特斯拉和蔚小理等新造车势力,也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比亚迪半导体、地平线、亿咖通、东软睿驰等新型零部件企业。此处不讨论新造车势力,重点讨论被称为科技企业的新型零部件企业赋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


    一、汽车产业需要科技企业赋能。


    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内生技术进步能力,一直在引领着机械加工新技术和多种新材料应用发展。工业化大生产、精益生产等工业模式也是由汽车产业发明并推向全社会的。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先进技术也是率先在汽车产业应用发展的。同时,汽车产业也一直是开放的产业,吸纳各种适用的新技术陆续进入汽车产业,汽车产品也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发展为多种新材料率先应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但是,当今汽车产业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技术进步速度远远快于以往,主要依靠内生的技术进步能力已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的考验。因此可以说,已逾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科技企业赋能,特别是在电化学、半导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汽车产业原本不熟悉的学科领域,通过科技企业的发展,形成新的成熟技术和零部件体系,支撑汽车产业发展。


    二、汽车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也需要科技企业模式。


    虽然100多年来,汽车企业内部已形成行之有效的技术进步模式,但是有强大社会资本支持的科技企业模式,更能体现创造者的价值,具有更快发展新技术的效果。因此,汽车产业内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将内部的新技术团队,按照科技企业模式拆分出去,在更多资本支持下独立发展。比如长城的蜂巢能源,广汽的巨湾科技。相似的还包括整车企业与外部科技企业战略合作,如吉利对亿咖通和芯擎科技。这样做的底层逻辑是,科技企业模式可以更好体现创新者的价值,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本支持,最终更快发展。还可以有效的防止人才外流。在此,还可以引申出两点:


    一是大整车生产企业并购外部科技公司的做法值得商榷。其好处是并购企业有了更多的新技术来源,被并购科技企业有更强的市场保障,并能补齐技术和管理上的短板,坏处是也可能因此而降低被并购科技企业的发展效率。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事例,一些科技企业被并购后,原始创新团队随即离开。这样的并购只有兑现原始创新团队价值和消灭竞争对手的效果,而促进技术进步的效果则大打折扣。


    二是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快改革步伐,支持条件成熟的内部创新团队,按创新企业模式发展。否则,这些国有企业有可能成为“黄埔军校”,人才流失,对自身发展不利。


    三、科技企业发展模式并不是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唯一模式。


    当前,在资本的推动下,全社会对科技企业发展模式都比较热衷。其实,这一模式并不是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唯一模式,甚至也不是多数模式。理由有以下四条:


    一是科技企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一项发明创造或者新技术要成为产品并能成功占领市场,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最终能取得大家公认的成功的只是极少数。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我们不能只看到高收益,而忽略高风险。


    二是只有少数高成长性项目适合使用社会资本。获取尽量高的利润是资本的根本属性。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企业,扣除管理成本和各项税收以后,至少要有高于银行长期利率的收益率。粗略算起来,一个初创科技企业要有年平均15%的复合增长率,才能初步让投资者满意。而多数企业是达不到这么高的复合增长率的。


    三是我国资本市场多追求短期收益,投资周期和技术、产品成熟周期不匹配。尽管资本也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的接力,但也经常出现投资需要退出时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正因为如此,像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这样的长周期基金就显得非常难能可贵,其投资周期和力度是符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律的。尽管这支基金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廉政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它对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四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尚待完善,理想的上市通道偏窄,可能多数科技企业等不到圆满上市,充分实现自己价值的那一天。


    总而言之,希望业内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不要紧盯的科技企业创新模式,须知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既需要科技企业赋能,更需要更多的人在众多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内踏踏实实地从事创新和技术发展工作。


    笔者对于资本领域涉猎尚浅,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知名汽车产业评论家,清华大学汽车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曾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汽集团总经理、北京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市人大代表。曾发表过近百篇汽车产业发展评论。现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标签

      更多相关新闻
    ·重磅!慧链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大会24日苏州盛大召开
    ·广汽集团:2022年埃安销量超27.1万台,创销量增速新纪录
    ·辽宁际华三五二三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中标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2022年市财政资金消防车辆采购项目
    ·四川川消消防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中标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2022年度消防车辆装备采购项目第十六批次(第二次)
    ·中国一汽:2023红旗品牌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发布会盛大召开!
    ·商务部: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奇瑞集团:四个历史首次!2022年销售汽车123万辆,年营收超过2000亿元
    ·2023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制造业博览会(2023年6月7-9日)
     展会专题 >>
    本月展会
     
     焦点新闻 >>
    ·中汽协:2022年汽车销量同比微增2.1%
    ·广州国际车展正式开幕
    ·中汽协:11月销售同比下降7.9%
    ·中汽协:10月销售同比增长6.9%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
    ·中汽协:9月汽车销量同比上升25%
    ·中汽协:8月销量同比上升32.1%
    ·交通运输部等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
    ·国常会: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
    ·中汽协:7月汽车销售增加29.7%
     
     数据报告 >>
    ·乘联会:2022年12月零售销量排名快报
    ·2022年1-11月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简析
    ·造车新势力12月成绩单出炉:理想汽车创单月最高
    ·乘联会:12月1-11日乘用车市场零售49.8
    ·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简析
    ·乘联会: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840万辆,同比
    ·乘联会: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0.1万辆,同
    ·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7.0万辆
    ·2022年10月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简析
    ·乘联会崔东树:1-10月房车销量9563辆,下
     
     行业动态 >>
    ·商务部:将着力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建设全国性的
    ·工信部:我国启动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商务部: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广州车展打响2022“收官战”:合资车企带“电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
    ·布雷博计划将墨西哥北部工厂扩大一倍
    ·崔东树:促进汽车消费需要优化驾照管理
    ·朱民建议支持新消费,包括新能源汽车
    ·大陆集团首个5G数字化超级工厂在长沙启用
    ·马恒达投资建设新的电动汽车工厂
    合作伙伴:
    中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 中国电子商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一汽集团 东风汽车集团 上汽集团 北汽控股 广汽集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中国汽车报 《汽车零部件》杂志
    企业推广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中国汽车供应商网 Copyright © 2015-2025   京ICP备09065995号
    E-mail:service@qcgys.com 、info@qcgys.com
    电话:010-88560270 68426043
    QQ:3553216770
    与汽车供应商网沟通

    X
    日本一区二区黄网免费看

  • <samp id="h2olm"></samp>

    <samp id="h2olm"></samp>

  • <progress id="h2olm"><menu id="h2olm"></menu></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