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自上台以来,纠正了特朗普总统不重视新能源汽车的错误,在气候和能源方面,签署和颁布了一系列行动命令和方案。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内容包括:增加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完善充电网络,加大研发投入,为新能源整车及零件生产提供补贴等等。对此,笔者有三点评论:
一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域,美国汽车产业的一手好牌被美国政府打得稀烂。正如拜登总统所言,美国当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美国通用汽车的EV-1,A123的锂离子电池,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还是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销售最多的地区。但是由于美国政府政策飘忽不定,一会儿重视电动汽车,一会儿又去转向氢能源汽车,一会儿又退回到传统能源汽车。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使得美国汽车产业无所适从。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部分是由于美国政府官员对于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把握能力弱,更重要的是,美国把汽车产业政策作为政党斗争的工具,牺牲了美国汽车产业的利益。特斯拉虽然发展得不错,但也不是美国政府支持发展的,当初特斯拉的直销政策在好几个州都遇到麻烦,官司打到联邦法院才得以解决。
二是在美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中,包含有“去中国化”的危险因素。美国政府希望促进本土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属于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政策中还规定了当地含量,希望借此发展产业链,增加产业安全,此举却严重违背WTO原则。另外,美国政府手中还有一条名为“敏感实体”的大棒,随时可能打向对美国相关企业有威胁的中国企业。
三是如果美国实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去中国化”,将会对美国汽车产业产生实质性伤害。中国目前在动力电池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形成全世界最强大的生产体系,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而且中国还拥有最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是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主要生产国。美国新能源汽车要想“去中国化”,近期内无法实现,如果在远期可以实现,也会大幅提高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严重削弱其竞争力。因此说美国的政策并不明智。国际能源署最近的研究表明,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销售加权中位数价格仅比传统产品高10%,而其他主要市场的平均价格为45~50%。笔者认为,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动力电池成本比较低。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1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1.7万辆和456.7万辆,全年肯定超过600万辆,甚至有可能达到700万辆。由此看来,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不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反而有可能对美国汽车产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是,如果国际形势发展到当初美苏对立的冷战状况,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不利影响的。所以,中国汽车产业应该加强与世界汽车产业的合作,避免美国某些政客所希望的“去中国化”。在动力电池等有优势的领域,积极与愿与我们合作的地区合作,支持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这既是我们的长期利益所在,也是我们应有的“大国担当”。
【作者简介】
知名汽车产业评论家,清华大学汽车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曾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汽集团总经理、北京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市人大代表。曾发表过近百篇汽车产业发展评论。现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