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来源来划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汽车产业可粗略分为两个阶段。先前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为主的阶段,现在是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新阶段。
引进技术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技术水平低,资源短缺。政府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制定产业政策,对于产业准入和引进技术进行特许管理,对政府选定的企业给予倾斜,用公平换取效率。
创新发展时代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社会的技术水平、制造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政府和行业的主要关注点应放在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
首先,企业要由制造型向创新型转型。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资源分配和运行机制都要转变。对此,全行业都已经在转变,无需过多担心。唯一可能有所不足的是国有企业内部的人才激励机制。虽然目前国有企业内部也已经有注重创新人才激励的考虑,但普遍达不到社会上民营的创新型企业的程度,可能形成研究开发有成果 后而技术外流、人才外流,企业后续发展难以为继的状况。
其次,创新时代的标准体系也应相应转型。在引进发展时代,行业的主要任务是把原先不会的高水平产品合格地生产出来供应社会。行业标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国际经验,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国内标准,可称之为“采标贯标”。标准的主要内容也聚焦在产品最终性能标准和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标准。而在创新发展时代,标准工作应该有很大的变化。一是内容有很大拓展,需要覆盖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全过程。二是缺少现成的国际经验,需要我们自己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过程中总结提炼。三是时间要求高了,标准需要与技术、产品同步发展。
第三,创新时代的测试体系也应相应转型。在引进发展时代,测试工作的任务主要是产品认证,保证产品性能达标和生产一致性。而在创新发展时代,测试工作的内容也大大拓展,试验是创新之母,测试工作应包括创新全过程。而且同样缺少国际经验借鉴,需要自主创新测试技术与装备。测试机构的数量也需要大大增加,在创新集聚的区域,需要建立以测试为主体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第四,创新时代需要产业链加强合作。在创新发展时代,由于新技术、新产品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建立支持创新发展的新生态,以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进一步完善。虽然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但在创新发展时代,也需要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先合作做大市场,再合理竞争。
第五,创新时代的政策环境。在创新发展时代,政府也应该管理创新,改变引进发展时代偏重效率的政策取向,转向注重公平,给全社会提供公平发展、创新发展的机会。一是要确立技术中立的原则,给多种技术先以公平竞争走向成熟的机会。二是要鼓励创新、包容试错。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沙盒”管理,深圳市和北京市对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实验的进一步放开,就是这个思路。三是要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鼓励产业间和企业间的技术融合。产能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在管理上应该给予包容。
最后,创新时代还需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不同技术路线发展中此起彼伏,创新型企业发展时快时慢,都是创新发展的正常现象。希望媒体给予包容而不是炒作的心态去报道。
【作者简介】
知名汽车产业评论家,清华大学汽车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曾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汽集团总经理、北京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市人大代表。曾发表过近百篇汽车产业发展评论。现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